文章
  • 文章
  • 产品
搜索

新闻资讯


环保设备、水处理配件、水处理耗材、水处理药剂、五金配件,污水泵、净水设备

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公司动态 >> 洪灾过后污水处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困境
详细内容

洪灾过后污水处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困境

时间:2025-07-07        阅读

近日,我国多地因持续强降雨引发严重洪涝灾害,城市与乡村被洪水侵袭后,污水处理成为灾后重建中至关重要却困难重重的一环。洪水不仅直接冲击了现有污水处理设施,更带来了复杂的污染物混合问题,给后续处理带来多重挑战。

12ad3afe-b440-4daa-a3a1-137b60087222.jpg

一、设施损毁严重,处理能力断崖式下降

洪灾期间,大量雨水裹挟泥沙、石块甚至大型垃圾冲入污水管网,导致管道堵塞、破裂,部分低洼地段的管网甚至被完全冲毁。某受灾城市统计显示,洪灾后近40%的污水管道无法正常运作,污水收集效率大幅降低。同时,污水处理厂内的提升泵站、曝气设备等关键设施因被淹没或遭遇泥沙冲击,出现短路、机械故障等问题,直接导致处理能力锐减。某厂因设备损毁,日处理量从10万吨骤降至3万吨,大量污水只能临时存储或直排河道,加剧水体污染。

二、混合污水成分复杂,处理工艺“超负荷”

洪灾中,雨水与污水管网混接现象普遍,大量未经预处理的雨水携带生活垃圾、工业废水甚至农业面源污染(如农药、化肥)涌入污水处理系统。这种混合污水的成分远超日常处理标准:悬浮物(SS)浓度激增5-10倍,化学需氧量(COD)和氨氮含量大幅升高,部分区域还检测出重金属(如铅、镉)和病原微生物(如大肠杆菌、钩端螺旋体)。传统生物处理工艺(如活性污泥法)中的微生物对这类高浓度、高毒性污染物适应能力有限,易出现活性受抑制、污泥膨胀甚至系统崩溃,导致出水水质难以达标。

三、沉积物与垃圾清理滞后,二次污染风险攀升

洪水退去后,街道、河道及低洼地带沉积了大量淤泥、生活垃圾和动物尸体。这些沉积物不仅含有高浓度有机物和病原体,还可能混入工业废渣、废弃化学品等有毒物质。若清理不及时,在高温天气下会迅速腐败发臭,滋生蚊蝇,并通过雨水冲刷再次进入水体,形成“二次污染”。某受灾村庄因未及时清理河道淤泥,导致周边农田土壤镉含量超标3倍,农作物面临绝收风险。此外,垃圾填埋场在洪灾中可能被冲毁,大量垃圾暴露在外,进一步加剧了环境风险。

四、应急资源短缺,长效机制待完善

洪灾后,污水处理面临人力、物力双重压力。专业设备(如吸污车、高压冲洗车)和消毒药剂(如次氯酸钠、生石灰)需求激增,部分地区出现供应短缺;受灾区域电力、交通中断,影响污水处理厂运行和污泥运输。更关键的是,当前应急预案多聚焦于防洪排涝,对污水处理的专项指导不足。例如,缺乏针对混合污水处理的临时工艺调整方案,或淤泥安全处置的标准流程,导致基层单位应对时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效率低下。

结语

洪灾后的污水处理,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“环境保卫战”。它不仅需要短期内调配资源、修复设施、优化工艺,更需从长远规划入手,提升排水管网韧性,完善应急预案中的污水处理专项条款,并加强公众环保教育,减少垃圾乱倒行为。唯有构建“预防-应对-恢复”的全链条管理体系,才能在未来的极端天气中,筑牢城市水环境的“安全堤坝”。


技术支持: 微正营销 | 管理登录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