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  • 文章
  • 产品
搜索

新闻资讯


环保设备、水处理配件、水处理耗材、水处理药剂、五金配件,污水泵、净水设备

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公司动态 >> 污水处理中的絮凝:让微小颗粒“抱团”的净化艺术
详细内容

污水处理中的絮凝:让微小颗粒“抱团”的净化艺术

时间:2025-08-18        阅读

在污水处理流程中,当凝聚过程为污染物“松绑”后,絮凝则扮演着“牵线搭桥”的关键角色。它通过物理化学作用,将凝聚形成的微小絮体进一步聚合成大颗粒絮团,最终实现泥水分离,堪称水处理中的“团聚魔法”。

46fbd03146c056fcb8b4d9537b2c5d21.png

絮凝的“黏合剂”奥秘

絮凝的核心在于高分子絮凝剂的应用。这类物质(如聚丙烯酰胺PAM、天然改性淀粉等)拥有数千至数百万重复单元的长链结构,表面布满活性基团。当絮凝剂投入水中后,其分子链会像“章鱼触手”般伸展:

  1. 吸附作用:长链通过范德华力或化学键,吸附凝聚阶段形成的微小絮体;

  2. 架桥效应:单个絮凝剂分子可同时黏附多个絮体,形成“絮体-高分子-絮体”的网状结构;

  3. 卷扫作用:在快速搅拌下,长链卷曲包裹悬浮物,形成肉眼可见的絮团。
    这一过程使颗粒粒径从微米级增至毫米级,沉降速度提升数十倍。

絮凝与凝聚的“协同作战”

若将凝聚比作“拆解防御”(中和胶体电荷),絮凝则是“组建军团”(扩大颗粒体积)。二者常组成“混凝工艺”:

  • 凝聚阶段:投加硫酸铝等无机盐,快速中和胶体电荷,形成微小絮体;

  • 絮凝阶段:补加高分子絮凝剂,通过架桥作用使絮体“滚雪球”般长大。
    这种“先破后立”的组合,能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(SS)、胶体、部分重金属及有机物,是沉淀、过滤等工艺的前提。

絮凝的“实战价值”

  1. 提升处理效率:在市政污水处理厂,絮凝可使沉淀池停留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;

  2. 应对复杂水质:针对印染废水中的染料胶体、造纸废水的纤维悬浮物,絮凝能突破胶体稳定性,实现高效分离;

  3. 资源回收潜力:通过选择特定絮凝剂,可实现污泥脱水减量,或回收废水中的贵金属、有机物等资源。

技术革新:从“粗放”到“精准”

传统絮凝工艺存在药耗高、污泥量大等痛点。近年来,智能加药系统通过在线监测浊度、Zeta电位等参数,动态调整絮凝剂投加量,降低15%-30%的药剂成本。同时,生物基絮凝剂(如微生物分泌的多糖)因可生物降解性,逐渐替代部分化学合成产品,减少二次污染风险。

从微观分子作用到宏观水质改善,絮凝技术以“四两拨千斤”的智慧,将污水中的分散污染物转化为可分离的絮团。随着材料科学与自动化控制的深度融合,这场“颗粒团聚革命”正推动水处理行业向更高效、更绿色的方向迈进。


技术支持: 微正营销 | 管理登录
seo seo